
劉永好將演講定位為不同代際企業家之間心靈的交付。他在演講中講述了自己創業40年所經歷的點點滴滴,講述了他和他的家庭、兄弟、企業以及企業家朋友之間的故事。這些故事中,有他40年中走過的路、爬過的坡、邁過的坎、掉過的坑,有成功、高興的事,也有許多掉到冰窟窿里的難受、困難和問題。
他用講故事的方式演講,從點滴話題入手,和所有企業家一起交流管理的心得、發展的心得、對時事的心得以及樹立企業家精神和信心的心得,并分享給年輕的創業者,讓他們“可以在這些地方(困難和問題)做個記號,不會掉進去”。
在新格局下求發展 創新發展模式邁過千億的坎
劉永好表示,在新希望的發展歷程中,曾面臨一個很大的“坎兒”:2013年前后未能如期邁過千億門檻,并且在800億左右徘徊了好幾年,這引發了他和新希望內部的廣泛思考與反思。劉永好在演講中對于原因進行了總結,他認為一是因為市場變了,由原來的供不應求轉變成競爭充分;二是企業太大,層級多,不可避免的出現大企業??;三是創新不足,尤其是高科技創新應用活力不夠。
面對這樣的形勢要怎么辦?劉永好說到,想來想去必須進行大的變革,在新的格局下求新的發展。演講中他對具體怎么開展變革進行了總結,一是新希望主業體量太大不宜大破大立,原有的體系、框架,采取漸進式改革,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。二是另起一趴,要用創新的合伙人機制,理順組織和分配體系,選適合的新賽道,用年輕人去大膽嘗試。三是向上下游產業布局,做產業鏈的延伸,構建生態鏈。
劉永好進一步介紹道,過去十年,新希望在生態體系建設上做了很多布局,包括厚生投資、草根知本、厚新健投、智能化生態體系。其中,厚生投資不僅取得很好的投資收益,更重要的是它作為開拓者、前哨,為集團新的發展找到了新的方向。草根知本則重點是去收購、兼并、重組、賦能,“種一棵棵小樹苗,最后長大變成一片片森林”,目前已經孵化了六七個相關產業鏈的賽道,其中鮮生活冷鏈物流去年銷售、估值都超了百億。之后,又成立厚新產業資本,主要聚焦生物科技和大健康賽道,以及智能制造產業平臺,專門投資智能機器人等領域。
劉永好表示,新希望給這些生態下的企業賦能,包括資金能、品牌能、管理能、信息化能,最重要的是文化能,讓這些企業獲得了快速發展,幫助他們成為“專精特新”的頭部企業。過去3年,先后已經有新希望乳業、新希望服務、華融化學3家企業成功上市。對于這一生態未來的發展前景,劉永好稱,“有信心在未來5年到10年時間內,平均每年都會有1家,來自不同行業、不同領域我們自己孵化的、控股的公司上市”。
如何能夠基業長青?因為感恩之心離成功最近
在演講中,劉永好還回答了為什么新希望能40年不倒、基業長青的問題。他表示,原因其實很簡單:感恩之心離成功最近。感恩常在,是新希望集團文化最核心的一點,“感恩員工、感恩時代、感恩政府,感恩社會的方方面面和人民群眾、消費者,沒有他們的消費需求沒有我們的今天?!?br>
劉永好在演講中更是強調,要善待包括競爭對手在內的朋友。新希望和泰國正大在飼料等領域是最大的競爭對手,但劉永好表示,一直視正大是自己的老師,向對方學習,雙方既是競爭對手,又是商業伙伴,惺惺相惜。劉永好透露,泰國正大中國公司20周年慶時,還邀請自己出席,不僅如此,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國民先生還邀請自己去他泰國的家中做客,給集團高管做分享。
劉永好還在演講中透露了自己與民生銀行的往事。劉永好是民生銀行的倡導者、發起人,但在2006年的董事會改選時,作為當時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、副董事長的劉永好,卻落選了董事會成員,“我氣得不得了”,劉永好說到。
但在演講時,劉永好表示,盡管如此,面對媒體采訪,自己從沒有說任何風涼話,始終表態堅定支持民生銀行的發展?!拔易约阂卜词×艘幌?,覺得當時應該多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,新希望當時經營狀況非常好,沒向民生銀行貸過一分錢,就要求銀行少做關連交易。但每個企業發展都會經歷不同階段,在其他股東資金緊張一點兒時貸點款,也沒什么?!辈⑶易罱K,在民生銀行上市的時候,正是在他的撮合下,民生銀行有矛盾的幾位股東又重歸于好,大家都成了好朋友。
“到今天,我幾乎沒有惡性商業競爭對手,幾乎沒有人要整我、弄我、告我、害我,所以我吃得下飯、睡得好覺”,劉永好說,有人說我顯得比較年輕,其實是因為我睡覺很快?!拔疑巷w機就睡覺了,這和心態有關”。
滿懷對社會、國家的感恩,則令劉永好和他的新希望一直積極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,盡己所能對社會做出貢獻。
作為光彩扶貧事業的發起者,劉永好在演講中回憶說,光彩事業發起以后僅僅一個多月,新希望在涼山投資的1500萬興建的飼料廠就建成了。另外,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后,國家提出鄉村振興,新希望聯合十位民營企業在全國工商聯、農業農村部的支持推動下,向全國民營企業發起“萬企興萬村”行動。
劉永好說,新希望還提出“十萬綠領新農人培訓計劃”,義務培養10萬個新型農民,在四川、廣西、貴州、山東建立了多個培訓學校,幫助農民朋友科學養豬、養雞、種玉米、種水稻、種水果,做鄉村電商、家庭旅館等等。
“我們發現農村高質量的發展,村支書、村主任最重要,于是我們跟北大國發院聯合發起了鄉村振興‘村長班’”,劉永好說,有上萬個村支書、村主任報名參加,已經成功舉辦兩屆,為將近200位村干部進行了培訓,計劃5年內至少培訓500位鄉村基層治理者。
“我們企業要發展,一定要有社會責任,要有擔當”,劉永好強調,企業家的責任、企業家的情懷里最重要的是共同富裕,“我們要擔當,跟員工擔當、共享,跟我們的管理者擔當、共享,跟上下游擔當、共享,跟我們的客戶和我們的農民朋友擔當、共享,特別是鄉村振興我們在行動,我想我們還是做了一點事的”。